古籍修復行業(yè)在國內的歷史悠久,其出現(xiàn)的時期有很多種說法,最早可追溯到夏商周時期。而本期我們便來了解一下近年國內古籍修復行業(yè)的變遷。
一、古籍修復人才的培訓
2014年以前,我國圖書館古籍修復師的學歷參差不齊,高中、大專學歷占主導,僅有少數(shù)本科及以上的。要成為一名合格的古籍修復師,都會參加由國家古籍保護中心舉辦,為期3個月至1年的古籍修復專業(yè)培訓班。這樣出來的古籍修復師雖然在動手能力上表現(xiàn)較好,但在理論知識上又突顯不足。
而近年來,國內不少院校增加開設了古籍修復專業(yè),但由于圖書館、檔案館的編制問題,又致使學員在畢業(yè)后很難有進入就業(yè)的機會。
二、古籍修復脫酸簡易化
國內紙張脫酸技術相較于國外起步較晚,即使在現(xiàn)在也僅有為數(shù)不多的公司在專注開展整本圖書脫酸的技術服務。2014年以前,國內圖書館采用的紙張脫酸方式一般是以下兩種:
1、傳統(tǒng)堿水洗書法。即能中和紙張中的酸性物質,還能清除書葉上的其它多種污染。
2、雙液兩步脫酸法。先用0.15%氫氧化鈣溶液浸泡紙張,中和掉酸性物質,再用0.15%的碳酸鈣溶液浸泡,以便于讓過量的氫氧化鈣轉變?yōu)樘妓徕}。
2014年開始,銳立文保將美國PTLP公司無水紙張脫酸技術引進入國內,相較于上述兩種脫酸方法而言,因其脫酸過程簡便、脫酸效果顯著,被廣泛應用于國內各類型的圖書館、檔案館、博物館。
三、搭建古籍修復檔案系統(tǒng)
自2003年開始,國內圖書館、檔案館等開始建立古籍修復檔案,將計算機與修復檔案融合,搭建計算機管理系統(tǒng),即:古籍修復檔案系統(tǒng)。
四、研制紙漿補書機
國家圖書館在1994年開始研制紙漿補書機,2006年完成BSJ-2006A型紙漿補書機的研制,該設備具備以下特性:
1、增加了負壓抽吸功能,以提高紙漿溶液的排凈率和紙漿成紙的牢固性,使得補書質量得以提升。
2、擬采用計算機和掃描儀對書面進行處理,精確計算資料破損面積和補漿量,增加了補書機的技術水平與科技含量。
五、改進古籍修復用的漿糊
漿糊是古籍修復中不可或缺的粘合劑,古人使用小麥淀粉+礬來熬制漿糊,其中加入礬的目的在于防蟲,但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礬有加速古籍紙張老化的作用。所以,現(xiàn)在古籍修復中所使用的漿糊僅用小麥淀粉進行的熬制。
內容參考:區(qū)捷(廣西圖書館)《國內外古籍修復研究現(xiàn)狀分析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