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邊城相距紙100多公里的長汀是毛邊紙的傳統(tǒng)產地,與鄰接的寧化縣一起,以出產優(yōu)質毛邊紙而著稱,其中的玉扣紙質量更在一般毛邊紙之上。在使用毛筆作為書寫工具的時代,毛邊紙作為日常書寫用紙,產量很大。同時,明末以后,使用毛邊紙印刷的古籍存世量也很大,優(yōu)質毛邊紙的供應不足,將對古籍、檔案文獻的修復造成很大影響。
長汀毛邊紙的產地集中在閹杰鄉(xiāng)與鐵長鄉(xiāng)。我們曾對鐵長鄉(xiāng)的一處造紙作坊進行了考察。該村有十余戶人家造紙,但均為小規(guī)模的私人作坊。從最初的砍竹、腌浸,到抄紙、烘紙均由自己或雇人完成。毛邊紙的制造主要是用水浸、石灰腌浸的方法使之發(fā)酵腐爛,盡可能除去纖維素以外的不純物。前后至少需要4個月的時間。雖然也可以用堿蒸煮的方法縮短腌料的時間,但在產量不多、時間充裕的情況下,很少采用。
毛邊紙原來采用腳踩的方法打漿,從1970年開始,逐步改成了機械打漿。但設備顯得較為簡陋。這與毛邊紙在打漿及纖維篩選方面的要求比連史紙低有關。在抄紙的過程中也需要加入和種藍草葉中的提取粘液作為紙藥,以防止紙纖維的沉淀。
長汀毛邊紙的抄造,使用一種較為獨特的雙人吊簾法,而且抄造速度極快,每15秒即可抄出一張紙。二人一組每天可抄紙2000余張。而烘紙過程也采用鐵板干燥法。
毛邊紙的制造,雖也引入了機械打漿的工藝,但由于其制作過程相對簡單,因此,不少工藝還是保留了傳統(tǒng)的方法。由于毛邊紙的價格便宜,同時高檔毛邊紙的需求較少,所以一方面毛邊紙質量在下降,同時作坊也只是在農閑之時生產。遺憾的是,由于市場對玉扣紙的需求更少,因此這一毛邊紙類的優(yōu)質產品已瀕臨絕跡。